忍气吞声、忍辱负重、逆来顺受
忍辱负重 [ rěn rǔ fù zhòng ]
忍受屈辱来承担重任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,以仆有尺寸可称,能忍辱负重故也。”
逆来顺受 [ nì lái shùn shòu ]
对外面来的压迫或不合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。
忍气吞声 [ rěn qì tūn shēng ]
受了气而勉强忍耐,不敢说出来。吞声:不敢做声。
【词语拼音】bào chóu xuě chǐ
【词语解释】报仇雪耻(報仇雪恥) 报复冤仇,洗刷耻辱。《水浒传》第九八回:“主女 琼英 ,素有报仇雪耻之志。” 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宋总兵》:“其人有报仇雪耻之心,尤悉形势,可使也。” 聂绀弩 《兔先生的发言》:“虽然报仇雪耻,从来不曾放在考虑之列;但‘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’的道理,兔先生却是明白的。”